开拍国际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在策展式拍卖中回归艺术本来的理想

开拍国际2022秋季拍卖会预展将于2023年1月3日至4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办,1月5日正式举槌。作为一家秉持“少而精”策略的拍卖行,开拍国际今年春拍仅凭2个专场,便创下人民币3.42亿元的佳绩,199件作品上拍,成交率高达96%,同时刷新了十位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这家充满活力的年轻拍卖行,主张“回归艺术本来的理想”,以策展式思路甄选艺术精品:尝试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选品、文献研究、展线设计以及实体和数字化呈现,将作品代入更多元新颖的语境中;成立两年多以来,迅速获得广泛的关注与青睐。

这一季他们延续策展特色,呈现“当代艺术”、“精微即美”、“有美:现代艺术”及“有美:中国书画”四大主题专场,于新年之际与藏家重逢。艺术市场通讯带您饱览精选佳作。

图片


在当代艺术中看尽“六幕人生”


率先举槌的“当代艺术”专场,既有代理画廊中一画难求的超当代艺术家,也有参与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早期发展的中生代作品。专场将打破以代际或风格为动线来呈现拍品的行业传统,转而以“缓慢的归乡”、“人间剧场”、“呼喊与细语”、“生生不息”、“白马非马”与“象外环中”六幕人生为主题,贯穿127件佳作。

图片
黄宇兴(b.1975)
中国风景
布面丙烯
2018-2019年作
160×120 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本场备受瞩目的精品包括黄宇兴的《中国风景》,这也是“生生不息”子专题最夺目的拍品之一。黄宇兴是近年全球艺术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中国超当代艺术家,创作于2019年的《七宝松图》曾以6483万港元的价格创下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本次上拍的《中国风景》与《七宝松图》创作时间相近,是黄宇兴绘画语言成熟期的作品,彰显艺术家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艺术家以玛瑙切面般的色彩和线条,解剖山川、河流、松树等承载东方气韵的文化意象,画面四周彩虹般的山水层层隐现,暗含艺术家对中国传统以及未来生存环境的迷思。

图片
康海涛(b.1976)
光的记忆
纸板丙烯
2016-2017年作
182×368 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向内凝视”是康海涛创作的关键词,从早期幽暗宁静的《夜景》,到流露动人诗意的《彩色房子》,再到2013年以来以简明的画面去承载敏感的日常体验,艺术家一步步坚定了在实践中剥离审美的判断,用自身的感知去记录、去陈述创作路径。他向内观察,凝视心里闪烁着的并不连续的回忆,并把这种瞬间的感知凝固在画布上。

《光的记忆》里,婆娑的树影掩映老旧的楼房,在微妙的光影中呈现出一种含义丰富的日常体验。尽管细节和层次简略,但其营造的视觉氛围,将瞬时的体验演化为深厚、恢弘的生命感受。艺术家以深刻内在感知、委婉的情感态度,以及淡然的成熟气度,充分体现了中国70后艺术的新境界(方志凌,2017)。上半年以360万港元成交的《乐园(三联作)》创造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的价格纪录,作为目前市场上艺术家为数不多的明亮色系作品,《光的记忆》有望再度冲击高价。

图片
王光乐(b.1976)
水磨石2004.2.7-2004.4.5
布面油画
2004年作
179.9×179.9 cm
估价:RMB 3,000,000 - 3,800,000

王光乐的“水磨石”系列是艺术家从2002年起持续探索的主题。作为当时社会流行的一种建材,水磨石表现了一种时代特征;而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对这种材料的模仿演变成一种体验,每一步看似无意义的消磨在最后终达成质变,完成一场修行。

《水磨石2004.2.7-2004.4.5》捕捉了光本身,呈现了时间在画布上的痕迹,代表了艺术家由早期对传统古典绘画的研究,过渡至后期概念性创作的思考,是观众了解艺术家完整创作历程的关键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如何将东方人的生命哲学转化为绘画呈现,以极大耐心让平凡的材料呈现出抽象表现主义式的精神力量。

图片
袁运生(b. 1937)
举目远眺
布面油画
2001年作
240×180 cm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袁运生《举目远眺》是子篇章“缓慢归乡”中格外动人的一幅。艺术家曾活跃于国际艺坛数十年,归国后任教于母校中央美术学院。他以绘画遥望中国艺术的精神气质。

《举目远眺》中观众可以窥见艺术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人物的衣服褶皱等线条都有强烈白描的意味,笔力遒劲。袁运生对白描的实践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认为白描技法所强调的留白意境,舍弃与想象的互为补充,这才是一种“纯正的素描”。袁运生把自己的文化当作创作的主体,向传统远眺,呼吁建构属于自己的立足点和发展之途。

图片
陈丹青(b.1953)
牧羊人
布面油画
1983年
44×59 cm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图片
周春芽(b.1955)
桃花
布面油画
2019年作
80×100 cm
估价:RMB 2,300,000-3,200,000


图片



毛焰(b. 1968)

油画二画室

布面油画

1989年作

100x80cm

估价:RMB 2,600,000-3,600,000



图片


王兴伟(b.1969)

无题盆景老奶奶

布面油画

2012年作

150x180cm

估价:RMB 1,300,000-1,800,000



图片
尹朝阳(b.1970)
山水
布面油画
2015年作
180×280 cm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图片
宋琨(b.1977)
旅行
布面油画,木盒,玻璃,灯管(十联作)
2007-2008年作
50×65×108 cm×10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图片
欧阳春(b.1974)
君王
布面油画 I 2006 年作
190×300 cm
估价:RMB 800,000-1,500,000

图片


仇晓飞(b.1977)

柳域

布面丙烯、炭笔

2016年作

180x140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图片

闫冰(b.1980)

深褐色的影子

布面油画

2015年

150x400cm

估价:RMB 1,500,000-2,500,000




图片

陈可(b.1978

2008

油画颜料,线,丙烯媒介剂,亚麻布

150x150 cm

估价:RMB 400,000-600,000



图片
季鑫(b.1988)
午后
布面油画I 2018年作
130x90cm
估价:RMB 400,000-600,000

图片
黄一山(b.1983)
锥形树
布面油画 I 2013年作
120x160cm
估价:估价:RMB 180,000-280,000


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艺坛

“有美:现代艺术”专场精选26件佳作,跨越笔墨与油彩,荟萃现代艺术大师,延续往季“长物志”“万物生”等深刻选题的意图,彰显开拍国际重新发现和构建“现代艺术”学术与市场的决心。

图片
秦宣夫(1906-1998)
庐山会议旧址
布面油彩
1980年代作
81×100 cm
RMB 5,000,000-8,000,000

本场最高估价的重磅拍品为秦宣夫的《庐山会议旧址》。此作参与了艺术家百年诞辰展,刊登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秦宣夫研究》和《秦宣夫画集》,其在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秦宣夫是中国第一代留法艺术家,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他深度参与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建立与转型,是重要的先驱者、开拓者。《庐山会议旧址》画风自由、率真,在艺术风格上吸纳了后印象派的影响,但从题材、取景、构图上看,又别具匠心。构图重点突出了松树——具常青之意,蕴含了艺术家的家国情怀。该作是艺术家晚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之作。

图片
徐悲鸿(1895-1953)
奔马
纸本立轴
1944年作
63×50 cm
估价:RMB 2,800,000-3,500,000

徐悲鸿《奔马图》为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远东办公室特使Marshall C. Balfour(1896-1976)于1947年卸任并离开中国时从北京购得,由其家人收藏至今,时隔70余年重现市场,属流传可考的私藏生货。

此作绘于1944年春季,正值艺术家意气风发的时期。当时徐悲鸿正主持中国美术学院相关工作,就写实主义持续发声;这也是他与廖静文正式订婚的时间。在由中国美术学院筹备的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上,徐悲鸿笔下的的马受到文艺界一致称颂。各种人生之喜汇聚促成了这件作品,笔墨间洋溢出的一气呵成的表现难以复刻。

图片
周碧初(1903-1995)
紫砂茗壶
布面油画
1987年作
46×55 cm
估价:RMB 600,000-900,000

周碧初是中国油画的先驱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美术教育家。他1924年毕业于厦门美专,后赴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回国后任教二十年,至50年代侨居印尼,后再度归国。

这件《紫砂茗壶》创作于艺术家84岁高龄时。来自闽南的他喜饮茶,对茶壶亦钟爱有加。《紫砂茗壶》融法国印象派的“点彩”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点苔”于一体,色彩缤纷明丽,构图错落有致,造型古朴典雅,流露出艺术家晚年饱览东西文化、领略世间风情后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与开放包容的文化立场,也是研究中国现代东西方融合绘画特点的重要证据。该作曾展出于上海美术馆为艺术家举办的百年诞辰回顾展,同时被艺术家多部重要画册及出版物所收录。

图片
丰子恺(1898-1975)
大道将成
纸本立轴
64.5×32.5 cm
RMB: 450,000-650,000

丰子恺被称为“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与创作特色闻名,在散文、书法、翻译等方面亦有突出成就。他的创作风格可见中国传统艺术精髓之传承与延续,也受日本浮世绘的综合影响。他以日常见闻为题材,以小见大,展现所处时代的社会众生百态。对于文化风俗现象的观照,使丰子恺的绘画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意趣盎然,耐人寻味。

此次上拍的《大道将成》描绘的是劳动人民弯腰埋头拉石碾子铺路的场景。画面的稍远处是一排有闲阶层正在观看劳动人民铺路,他们衣着体面、神情悠闲,与劳累的下层人民构成了鲜明对比,颇有讽刺意味。画作采用了艺术家独具个人特色的典型刻画手法,忽略人物的五官,以衣着概括身份、以动作传递神态。仅寥寥数笔便形神毕肖,言简意赅,笔不周而意周,充分彰显了艺术家凝练圆熟的艺术语言。

图片
傅抱石(1904-1965)
后赤壁赋图
纸本镜心
40×30 cm
估价:RMB 3,200,000-3,800,000

图片
张大千(1899-1983)
雨后山润
纸本镜心
1966年作
62×97.5 cm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图片
刘海粟(1896-1994)
玉泉观鱼
布面油画
1935年作
54×44 cm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图片
吴冠中(1919-2010)
柳塘
纸本镜心
2008年作
69.5×61.5 cm
估价:RMB 600,000-800,000

图片
吴作人(1908-1997)
河西牧驼
纸本镜心
1980 年作
63×97 cm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图片
潘天寿(1897-1971)
雏鸡图
纸本立轴
43.5×33.5 cm
估价:RMB 300,000-400,000


图片

黄宾虹(1865-1955)

春夏秋冬四景山水

1949年作

纸本镜心

33.5×22cm

估价:RMB 1,600,000-2,000,000




图片



齐白石(1864-1957)

归庄图

纸本立轴

45.5×34 cm

估价:RMB:800,000-1,000,000



图片
陆俨少(1909-1993)
炼钢工人
纸本立轴
91×52 cm
估价:RMB 450,000-650,000


透过笔墨,触碰中国美学的时代脉搏

压轴的“有美:中国书画”专场参照《二十四诗品》中缜密、高古、典雅、纤秾、实境、飘逸的美学意境,遴选了61件佳作,对作品重新解读和梳理,为书画的古意带来具有新意的赏读,透过笔墨,触碰中国美学的时代脉搏。

图片
王原祁(1642-1715)
仿梅道人山水
纸本立轴
1702年作
120×50.5 cm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本场的重磅拍品来自“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王原祁擅画山水,画风中年秀润,晚年苍浑,因画艺受康熙赏识,年近花甲奉召入内廷供奉笔墨。艺术家入宫鉴定皇室收藏、并奉旨意作画后的第三年,即1702年,创作了《仿梅道人山水》。华中蜿蜒曲折的龙形山脉,中远景之间的云气间隔,长弧形的披麻皴山体营造,都承载了宫廷应制的典型风格。

但此幅与同年长夏以后所绘的《秋山图》、《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图轴》相比,艺术语言具有明显差异——后二者或用笔细密、皴法干涩,或构图克制、云气消失。研究推测,这种转变可能与宫廷的需要及艺术家自身职位变动而有关。与《仿梅道人山水》作于同年的6件作品中,有5件已入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等机构永久收藏,均为勾勒艺术家心路历程与创作风格转型,以及研究其背后原因的重要作品。

图片
乾隆(1711-1799)
水仙图册
纸本镜心
1770年作
13×26.5 cm×6
估价:RMB 8,000,000-12,000,000

本场并列最高估价的拍品为乾隆御笔《水仙图册》。作为著名的“文人”皇帝,乾隆擅书法、好题字,一生书写了上万幅书法,逾千件绘画。《水仙图册》是乾隆皇帝1770年冬日里观摩临习宋元诸家水仙绘画的作品,集合了前代大家锤炼的典型水仙形象。

拍卖行据清代水仙器物及文献分析,水仙花在清代宫廷之中深受喜爱,宫室中水仙绘画亦相当常见。水仙“负冬”盛开,仅凭一勺清水亭亭玉立,既有清香幽雅、清新脱俗之气韵,也被作为岁朝清供的年花,承载对新年的期许。《水仙图册》让后世看到这位踌躇满志的一国之君,对于幸福安康的期盼、对于高雅素洁的文人品格的推崇等别样的私人情感。

《水仙图册》另一大看点是其印章,这套册页上朱痕累累——八方闲章文词含蓄清雅,内涵丰富,分别是:丛云、垂露、研露、德充符、万有同春、会心不远、几暇怡情、写生;而三方鉴藏印更是意义非凡,分别是: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石渠宝笈所藏、太上皇帝之宝。

图片
陆俨少(1909-1993)
数青草堂读画图
纸本手卷
1962 年作
引首:26×88.5 cm,本幅:26×95 cm,题跋:26×146 cm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陆俨少《数青草堂读画图》是艺术家少有的友人书斋主题绘画之一,也是陆家山水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幅。1962年,艺术家受其友人、藏家钱镜塘之托,描绘钱氏父女在书斋中读画的场景。绘成后,钱镜塘极其珍爱,随后两年先后请来诸多好友题咏。在艺术家已出版的作品资料中,这一类以朋友书斋为名的作品只有寥寥数件。而以书斋名称为画题是书画界传统而风雅的题材,因而格外受藏家追捧。

《数青草堂读画图》与代表陆俨少山水画极高成就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完成于同一时期,时逢艺术家入浙江美院兼课山水教学,迎来其山水创作的新阶段。在这幅为友人倾力而绘的山水书斋图中,他将数十年来师古人与师造化的笔墨语言在这一时期成功转化为缜密娟秀,灵气外露的陆家山水。

图片
溥儒(1896-1963)
观音像
纸本镜心
51×27 cm
估价:RMB 350,000-600,000

此次秋拍还集合了多件溥儒的书画作品,包含其渡台前后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多种题材与形制,跨“有美:中国书画”和“精微即美”等专场,于同日举槌,是继开拍国际上一个溥儒专题以来,又一次难得的集中呈现。

溥儒自幼与佛结缘,早在1905年曾随父母去西山戒台寺居住,后又隐居此地十多年。溥儒之于佛教是虔诚的,他的这份虔诚也反映在他佛教题材的书画作品中。他一生笃信佛教,事母至孝。他曾刺舌血画佛像、刺血写佛经,以为母祈福。因此,他笔下的观音,是信仰,是孝思,也是对母亲感情的寄托。除了在精神层面的倾注,溥儒的观音像在画法上也颇有特色,主要分为白描、大写意以及工笔几类,其中以白描较为多见,此次上拍的《观音像》便是其中典型的一幅。

图片
陆俨少(1909-1993)
柳文三记
纸本手卷
1973年作
引首:26×39 cm,本幅:26×54 cm×3    
估价:RMB 3,800,000-4,500,000

图片
张大千(1899-1983)
仿石涛山水
纸本镜心
1940年作
132.5×67 cm
估价:RMB 3,000,000-4,000,000


图片



张大千(1899-1983)

国色天香

1980年作

纸本镜心

54×93 cm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图片
齐白石(1864-1957)
红梅双鸟图
纸本立轴
97×33 cm
RMB: 2,500,000-3,500,000

图片
陈洪绶(1599-1652)
梅花图
绢本立轴
59×28 cm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图片王阳明(1472-1529)
自作诗残卷
纸本镜心
29×39.5cm
估价:RMB 2,000,000-3,000,000

图片
姜立纲(1444-1499)
绿阴书堂图
纸本立轴
1482 年作
画心:62.5×34cm,诗塘:23.5×34cm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图片
溥儒(1896-1963)
丑角二帧
纸本镜心
60×28.5 cm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怀袖之间,遍览古今

“精微即美”汇集了118件古代至当代的小尺幅作品,是开拍国际逆“巨幅”之市场潮流而开辟的特色专场。该场作品尺幅均在50cm以内,单件低估价不超百万,却集结了许多知名艺术大师和重要当代艺术家的玲珑佳作,以广阔的艺术史视角,传递古今中外艺术家极尽巧密之情思,同时也向“致广大,尽精微”的收藏理想致敬。

图片
周春芽(b.1955)
绿狗
2004年作
布面油画
40×49.5 cm
估价:RMB 900,000-1,500,000

“绿狗”是周春芽极具个人标识性的系列创作之一,该系列始于1995年,艺术家以单一的绿色来描绘家狗“黑根”的不同形态,形象富有活力,视觉呈现充满刺激感,形成了艺术家兼具表现主义意味和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语言。

黑根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周春芽不再画绿狗,直到2000年以后再次重启。由于没有了原始描绘的实体,绿狗的形体和神态变得比早期作品更写意,视觉冲击力和爆发力也更为强烈。这幅创作于2004年的《绿狗》小作便是该时期“绿狗”的典型体现。其形象憨态可掬,迸发扑面而来的生动活力。

图片
张晓刚(b. 1958)
重复的空间4号
1990年作
油彩纸本
50×40 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艺术家张晓刚以其自1992年起创作的“大家庭”系列闻名国际。而在那之前的三年,据艺术家自述,曾是其艺术生涯中最为迷茫的时期。

期间他曾创作一组(13件)名为“重复的空间”的系列作品,此次上拍的《重复的空间4号》便出自该系列,也是仅有的3幅将信纸拼贴入画的作品之一。画面中的人物造型与神态气质隐约可以看到后来“大家庭”形象的影子。但不同的是,在这个系列中,艺术家试图用丰富的材料展现在奇幻时空中人与物的静像,并用夸张、扭曲的笔法展现人物内心的压抑与矛盾。纵观张晓刚的艺术生涯,“重复”一词延续至今——后来他习惯于在自己的作品里表现回忆中的内容与观念。而《重复的空间4号》让我们看到了对于“重复”的理解与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历程中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图片
张大千(1899-1983)
黄山扰龙松
1951年作
纸本镜心
26×23.5 cm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张大千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书画大师之一。过去两年里,他的《秋曦图》《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等数件作品接连破亿成交,这些巨幅泼墨风景笔致纵横跌宕,石青、石绿、白粉、朱橙参合交融,形成犹如自然大观中雪域湖海壮阔之姿的奇绝风貌。实际上,张大千的书画无论数量还是主题都非常丰富,细腻的肖像与泼墨风景同样备受赞誉。

本次上拍的《黄山扰龙松》是张大千难得一见的金碧山水小品。画中一名身着便服的隐士盘膝坐于松崖之上,极目望向远方,身后正是著名的明代黄山七大名松之首——扰龙松。张大千曾三次游历黄山,并刻一方印章“两到黄山绝顶人”,可见其对黄山的钟情。张大千的小品虽不像巨幅泼墨那样张扬夺目,却别具韵味。1952年,台北曾举办一场格外别致的张大千个展,所展出的40幅作品均是不足尺余的小品,数年后又由中华书局集中编撰出版于《张大千画册》第一集中,本幅即是其一。

图片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01-1966)
速写人像
纸上钢笔
6.4×5.8 cm
RMB: 400,000-600,000

图片
尚扬(b.1942)
迎客松
2003年作
布面油画
39×46 cm
估价:RMB 450,000-750,000


图片



溥儒(1896-1963)

水月观音

1933年作

绢本镜心

34x15 cm

估价:RMB 150,000-250,000



图片
彭斯(b.1980)
莫迪里阿尼
2020年作
布面油画
40×34 cm
估价:RMB 80,000-120,000

图片
谢稚柳(1910-1997)
溪山飞瀑
1964年作
纸本镜心
32.5×32.5 cm
估价:RMB 50,000-80,000

图片
艾芙瑞·辛格(b. 1987)
灰立方
2016年
纸本亚克力
27.5×35.2cm
估价:RMB 350,000-550,000

图片
贾蔼力(b.1979)
喜悦与悲伤
2007年作
亚克力 画板
18×24.8 cm
估价:RMB 300,000-400,000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