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第四届JINGART艺览北京(简称:JINGART)于上周四携54家参展机构正式回归,重聚北京展览馆。本届JINGART聚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及北美共54家顶尖艺术品与收藏级设计品展商,呈现千余件艺术佳作。在此之际,我们采访了JINGART联合创始人周大为,请他从艺博会的角度出发,谈谈疫情后的艺术市场变化与挑战。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图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图
01
助力销售,复苏信心
受疫情影响,去年国内艺博会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峻和艰难,几乎全部延期或停办。JINGART在经过多次延期后毅然选择坚持举办,改为了PLATFORM线上展览形式。周大为说:“做此决定是秉持着对客户负责,为画廊的销售做一些努力……据我所知,去年的线上博览会,参展画廊都有作品售出。”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图
阔别两年,重整旗鼓。今年的JINGART相较往年在规模格局上没有太多扩张,更多的是追求稳步前行。“重振艺术市场信心是今年的主旨。”周大为说。作为疫情后的首个JINGART,帮助画廊销售与获客将会是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在提到如何吸引藏家群体和拓展传播途径时,周大为分享道,JINGART会通过跨界合作,借由平台优势吸引来藏家群体,比如有来自拍卖行的固定客户藏家群体,也有通过网络传播了解JINGART,并引起其极大兴趣的藏家。当然还有平台多年来培养和联系的藏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如互联网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各种新成立的公立或私人美术馆等。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图
02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
历届JINGART艺览北京皆以开放的姿态广纳现代大师和当代艺术家的杰作,其中,本土艺术的大量呈现映照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景象。在做好销售与传播的同时,JINGART非常注重中国艺术的发展与呈现,扶持本土化的艺术力量也是JINGART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本届来自北京的参展机构占比超过一半。
谈及对北京地区画廊的印象,周大为这样说道:“北京地区的画廊或机构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它们将推广中国艺术作为美好愿景,愿意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扶持本土艺术力量。”这些理想与目标助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是宣传博爱思想、国家立足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
JINGART艺览北京-常青画廊展位
JINGART艺览北京-凯旋画廊展位
周大为认为,JINGART与西方的艺术博览会不同,我们并不仅仅将它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博览会,它反映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化与发展,它是当下中国文化多元且富有生命力的证明。新时代的文化力量是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建立自觉、独立、全新的艺术市场氛围有助于中国本土艺术的持续发展。
探索与全球当代艺术市场的连接是必经之路,市场的良性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周大为提到,未来JINGART将持续专注立足本土语境,放眼全球,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JINGART艺览北京-没顶画廊展位
JINGART艺览北京-香格纳画廊展位
03
收藏品味与能力仍有待提升
疫情的发生没有放缓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脚步,许多新的画廊、私人美术馆与机构在这3年里大量涌现。对此周大为表示,一个行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是这个行业生命力的体现,他乐于看到艺术行业百花齐放的状态。从经济角度来看,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行业体量的扩大,艺术与各个行业产生连接是行业发展态势向好的表现。
JINGART艺览北京-永乐艺术空间展位
供给端的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新藏家进入艺术收藏市场,这些新藏家中许多是年轻人。他们的出现带动了新的收藏风尚,推动同时代的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愈发畅销。周大为告诉我们:“目前市场上几十万价位的作品非常受欢迎。”这些作品有着共同的关键词:色彩鲜艳夺目、卡漫风、潮流艺术……
对此现象,周大为表现出了担忧,他认为在关注新生代艺术家崛起现象的同时,也应重视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关注。那些85时期的艺术家,以及90年代初就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是时代的见证,这些艺术家已经得到了国际学术领域的认可,他们的艺术创作历程的发展从侧面反应了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进程,发现这些老一辈艺术家的市场价值有利于梳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史。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应朝着更加多元、全面的方向继续前行。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图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图
*以上图片均由JINGART艺览北京提供